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提高农机服务水平
武汉市黄陂区农服服务中心
黄陂区是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是湖北省46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水稻种植面积大,增产潜力大。全区版图面积2261平方公里,拥有水田耕地面积78.8万亩, 近几年常年粮食总播种面积1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在30万吨左右。
根据农业部农计函[2005]53号《关于湖北省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2005年项目的批复》,黄陂区从2006起承担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农机装备推进项目。截至今年4月中旬,项目实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已完成计划目标的80%以上。资金总投入完成885万元,占计划1084万元的81.6%。其中中央到位资金110万元,实际投入88.4万元,地方投入资金54.5万元,农民投入742.1万元;土建工程、仪器设备购置、勘察设计已基本完成;新增建设内容中农机具购置268台套,占计划值368台套的72.8%。
一、抓好项目各项管理 顺利推进项目实施
(一)抓好实施组织管理
黄陂区委、区政府成立以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为组长,以区政府办公室分管农业的副主任为副组长,以财政局、水利局、国土局、农业局、农机服务中心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组织和综合协调以及资金、物料配套落实;成立实施技术小组,组员包括中心相关科室及农机推广站、农机学校、农机安全监理站负责人。其职责分工明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工程招投标、项目竣工验收等由中心办公室和区农机推广站负责;机手的技能培训由中心科教科、区农机学校与区农机推广站负责;机手的安全教育及办理牌证由区农机安全监理站负责;资金的管理由农机中心委托财政局核算中心专人管理。
(二)抓好运行组织管理
1、抓住重点,搞好规划。根据项目要求,确定示范基地,然后组织项目实施技朮小组到项目区进行调查研究,摸清项目区农机化发展基本情况,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规划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在投入机制上,走以农民投入为主,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在机具种类上以水稻生产的“耕、播、收”三大环节的耕整机械、栽种机械和收获机械为重点,全面推进项目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2、认真调研,强化宣传。针对全区农机化项目较多,实施重点和内容不尽相同,项目组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强化了政策宣传。一是召开会议宣传。召开动员会,业务培训会,发机仪式等多种形式的会议,将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实施的有关政策宣传到项目区的所有农户。二是加强媒体宣传。为了使广大群众知晓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的各项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利用电视、广播、政府网等多种媒体宣传。三是专栏标语宣传。通过办专栏、挂横幅、贴标语的形式,把实施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的政策方法宣传到千家万户,做到深入人心,信息公开。四是现场示范宣传。开展现场示范宣传活动,使群众既掌握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的政策和方法,又实实在在地看到农业机械的实际操作,做到学政策舒心,买机械放心。五是造势加大宣传。利用全区组织的大型农业科技赶集会在项目区举办了主题为“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机化建设”的大型造势活动,于展示、演示、培训、宣传于一体,大造声势,强力推进。
3、合同管理,规范运作。根据项目总体要求,本项目由区农机服务中心具体实施,采取层层签订合同的形式管理,省农机化办与区农机服务中心签订一级合同,区农机服务中心与购机农民、农机服务组织签订二级合同,并按照“政策宣传—农民申请—区局审批—张榜公示—签订协议—差价购机—统一编号—建立档案”这八个步骤规范运作。
4、制订方案,精心实施。一是要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农机具的购置严格按目录选定。设备的采购及土建工程的建设,精心施工,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二是严格按照《农业部财政项目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加强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杜绝了截留、挪用和滥用的现象。三是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完成项目规划目标及有关作业任务,指导享有项目补贴资金的购机者或组织,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并建立作业标准规范,规范作业市场,创造良好农机社会化服务环境。
5、加强培训,抓好示范。定期对操作、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现有一批熟练操作手为骨干,采取互教、互学及聘请厂家技术人员授课相结合的方式,搞好示范,不断提高机手和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督促有关农机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搞好“三包”服务,切实让购机者放心使用。
6、制定制度,严格管理。一是购买实行目录管理制;二是补贴实行集中支付制;三是受益实行公示制;四是管理实行监督制;五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按照项目要求,与享有项目补贴资金的农机户、服务组织签订协议,建立统一档案,在机械上印制“国家补贴机具”的标志和编号,由区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凭购机发票统一办证上牌。
(三)抓好资金监督管理
1、不截留挤占项目资金。项目资金该补给农民的钱做到了一分不少地补给农民,严格按《关于湖北省2005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和2005年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办事,没有从补贴资金中挤占工作经费;不向农民收取额外费用;不以任何理由、手段向供货单位收取相关费用。
2、协调落实配套资金。按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的要求,配套资金的落实由发改部门负责,但我们还是积极主动地与发改委、财政局做好配合协调工作,经常向发改委报告我们的工作,争取落实配套资金所需要的资料。项目建设所需的工作经费,在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中列支,到2007年4月我们已经争取市、区级财政部门配套资金54.5万元,基本上解决前期工作经费及地方配套补给小型农机具购买车的补贴资金。
3、不“搭车”收费。农民差价购机时,只收差价款。只收取国家政策允许的正常规费,其它任何费用不额外收取。不然,农民会把他交的钱全部看作是购机款,容易引起误会。认为该补给农民的钱没有补够,克扣了财政补贴资金。
4、积极争取培训经费。由于机手操作不当,造成机具出现故障,机手可能会将责任推到机具质量问题上,这在去年的项目实施中已经出现了不少这样的情况。因此,加强对机手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专门请市区财政部门安排一定培训经费,对机手进行必要的培训。这种培训是在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进行免费培训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培训,包括理论知识、机具结构等,以保证农民对机具的正确使用。
(四)抓好售后服务工作
切实搞好售后服务,承诺要兑现,保证售后服务工作,抓两条措施:一是与经销企业签订了文字承诺,要求企业必须履行承诺。二是企业若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引起农民上诉,及时做好调处工作。
区农机局以及生产企业或经销商都认真承担起各自的职责,做好服务工作。区局设立了联系电话,将号码写在合同上,群众买机器时就做出承诺,机器出了问题,就打联系电话。区农机局督促经销商为购机者出具《售后服务承诺书》,对服务的时间、质量、项目、地点和联系方式均应予以明确,切实让购机农民得到实惠。区农机局请生产企业或经销商进行专门的操作和维护保养技术培训,售后服务人员亲自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使用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使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项目实施成效显著 引导带动作用巨大
从项目实施一年多的评估情况看,项目的实施极大地鼓励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机服务手段和功能,优化了全区农机装备结构,提升了农机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物质技术支撑作用,提高了农机生产作业水平,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种田的比较效益,提升和状大基层农机服务组织。
1、发挥了项目资金的激励作用,加大新型适用农机具推广力度。通过农机装备项目的引导,全区新型适用农机具数量大幅提高,引导带动农民购机的作用巨大,全区去年新增各类农机具数超过800台套,比05年560台套净增240台套以上,增幅为42.9%。今年上半年购机执情高潮,仅3月份就新置了6台半喂联合收割机、2台高速乘座式插秧机、小型耕作机械100多台,尤其是水稻联合收割机和水稻插秧机的增加明显,项目实施至今水稻联合收割机增加40台(其中: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已购买16台套),水稻插秧机从05年的2台增至今年的30台套(其中:乘坐式插秧机增加了7台套),新引进成套育秧设备一套,新添置8台金子牌粮食烘干机。
2、发挥了项目资金的调控作用,加快农机节本增效技术应用。近两年水稻插秧机具补贴标准高,前期培训示范推广力度大,因此水稻机插面积从05年实现 “零”的突破之后,06年推广的面积一下子达到1.63万亩,通过对比试验,每亩机插节本增效达132元,仅机插一项,农民因此节本增效达215万元,预计今年机插面积可达3万亩。2000年我区仅有3台联合收割机,通过几年的示范推广2005年达到38台,去年到现在已增加40台,其中高性能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就购买了16台。每到中稻收割时节,全区70多台收割机抢收抢割水稻9.4万亩,在“虫口夺粮”战役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大潭原种场农民杨新国、罗汉大兴村农民胡六斌分别购买洋马600型、48C型各一台,不仅保证了自家优质稻种子的收割,而且还为中排公司种子基地收割600亩,保证了优质种子颗粒归仓。
3、发挥了项目资金对产业提升的引导作用,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进程。通过优先补贴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种粮大户,促进了农机服务组织,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杨新国不仅花了26.5万元购买了一台洋马600型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而且还添置了种子烘干机、乘坐式插秧机、水田耕整机,个人农机总资产达到56万元,他组建的农机作业队,能够完成水稻的机耕、机插、烘干全套服务,而且在全区几片大的种子基地全程服务。罗汉街农业中心技术员陈正华承包了4台农机具,并把街里的几个大户联合起来,组成“罗汉街农机作业协会”,统一调配作业机具,统一作业标准,统一结算,不仅为街道内的种田大户服务,而且参与街道农田开发、种子基地建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王家河镇农机大户熊湘购买有中拖1台、乘座式插秧机1台、联合收割机1台,今年周边100多户农户的水稻耕、插、收全程承包给熊湘,改变了过去386199部队种田的格局,成为一种新的农机作业承包形式。全区象杨新国、陈正华、熊湘这样组建的农机协会(作业队)达到38个,为农机服务农业主战场找到很好的切入点,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出有益的路子。
4、发挥了项目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作用,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武汉中排粮油有限公司位于项目区实施范围内,是一家以粮油加工、销售为主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粮油年加工能力4.1万吨,建立农业产业化基地7.5万亩,带动农户2.4万户,合同订单1800万元,今后2-4年时间公司将在周边成片集中建成优质水稻基地8—12万亩,但该企业粮食产地烘干问题、农民机插秧、机收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主动与企业联姻,补贴12万元购置8台金子牌烘干机;补贴5万元新置标准化配套育秧设备一套,企业出厂房,我们出设备补贴款,可一次性完成40亩育秧任务;我们还对该企业新置耕作,收获机具按政府进行补贴;同时,发挥区服农机作业协会的作用在水稻收获时节努力做好机收订单服务,较好地解决了企业联系基地的机收问题。通过与企业联手,实现了双赢,农机部门较好地完成了项目规定建设的内容,厂房、育秧设施的用房等基建工程由企业建设,不用过多依靠地方财政的配套资金;企业解决了所带农户的粮食收割、产地烘干、统一育秧插秧等问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粮食品质有较大提升。
二○○七年四月十五日 |